腕力比赛
腾讯体育讯(文/张静怡)10月18日,百子湾里昂健身工作室内一场力量的博弈正如火如荼地进行,来自北京的多名腕力运动爱好者在此聚集,现场邀请到加拿大世界腕力冠军德文,与腕力运动员和爱好者们展开了一次腕力训练和比赛技术的交流。
何为腕力比赛?
与普通的“掰腕子”不同,腕力比赛中,双方选手采用站立姿势,分别站在腕力台两侧,台面上通常设有代表双方不同颜色的垫板,比赛时选手的手肘不得离开垫板,此外还有发力时可以协助握持的金属抓手,以及双方的决胜垫,比赛以将对手拳头顶部掰至碰触到决胜垫为胜利。
国内腕力比赛通常在各地区先进性类似海选性质的比赛,各个赛区的前几名选手进入年终总决赛的对抗。参赛选手男子分为60、70、80、90等公斤级,女子参赛数量较少,通常为无差别分组。根据国际腕力赛事规则,预赛采用单局双败制(负者进入负者组,再败则淘汰),决赛采用三局两胜制
腕力比赛中,裁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,在“Ready go”口令发出前,裁判必须检查双方手腕是否与手臂呈直线,有权对赛前手肘摆位时间过长的双方进行协同摆位。双脚离地,手腕接触自己身体,肘关节离台都属于犯规,裁判给予警告也有权宣布停止比赛。
腕力运动 不仅是力量对决
谈起掰手腕,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“掰腕子”的民间运动,拼的是爆发力和手臂力量,而作为一项专业运动的腕力运动绝不是简单的力量对决。
公司签约运动员梁家亮是健身房老板,开始从事腕力运动仅仅一年,今年获得了世界华人腕力协会“蓝调杯”90公斤级第三名,被问到腕力比的是什么,他指了指自己的脑袋,他表示腕力比的是心智,如何揣测对手的目的、破解对手的招数,才是取胜的关键。除此之外,腕力拼的不仅是手部力量,胸部、腹部、背部、腿部的肌肉也需要发力,梁家亮回忆自己每每腕力训练之后都会感到浑身酸痛,他开玩笑地称之为“人臂合一”。
据中国腕力协会主席张旭将国内的腕力比赛形容为一个“盲区”,除了大众对这项运动缺乏了解,选手也缺少相关的专业知识。他回忆,2013年刚刚办比赛的时候,很多选手虽然提前了解了理论知识,但是放到实践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,比如看不懂裁判手势的意思等等,近年来随着实战训练的完善大体得到了改善
运动员转化快 最年长选手70岁
张旭介绍,超力嗨已有60余名签约的顶级运动员,此次世界冠军德文也是他们的签约形象大使,协助在中国地区推广腕力赛事。目前全国的专业腕力选手大概有4000人左右,非职业额度爱好者数量则更为庞大。“选手的转换非常快,这一点我们丝毫不担心。”他表示,腕力运动是最快上手的,有些人半个月就可以掌握,两三个月就能够参加专业比赛,而且腕力比赛之一种“非常直接的对抗”,也容易吸引观众的目光,这也是他看好腕力赛事的原因。
董事长助理王青青介绍,腕力比赛是一项寿命很长的运动,“这项运动讲究战术战略,35岁到45岁是黄金时期。”此次作为交流大使的德文已经42岁,一向以耐力著称,四十岁之后的他腕力技术达到了巅峰,作为世界左右手腕力冠军,目前他很难遇到对手。
俱乐部形式训练 德文此行机会难得
“这手握一下多难得啊!”王佳是为数不多的女腕力爱好者,曾经拿过女子腕力无差别右手比赛的全国冠军,刚刚与德文进行了一场“腕力对决”,她说:“他的手就像一块陈年老木,掰不动的。但是人家是大师风范,你发力的时候他还是会象征性地往下带一下。”与腕力大师的零距离接触令她十分兴奋。
梁家亮介绍,自己和身边有同样爱好的朋友组建了“爆腕战队”,联盟内目前有30多人,每个周日下午五点他们会在健身工作室进行腕力比拼和练习,“人多的时候30多人,少的时候只有三五个。”而超力嗨体育公司目前也有签约的教练,一些专业选手会在赛前组织集训。
王青青也表示,此次活动对爱好者和专业选手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机会,据她讲述,一些较强的选手在北京很难找到技术相当的对手,这次活动对于他们的技术提升是一次难得的机会。
首度公司化经营 资金挑战最大
本周末,“超级腕”全国总决赛将在杭州举办,场馆面积达到四百平米,届时将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20余名腕力高手参赛,王青青介绍,腕力比赛从2013年至今已有5届,累计参赛人数有5000人左右,而今年是首次公司化运营。
张旭表示,他们希望未来将“超级腕”做成一场类似“UFC”的大秀,本次的比赛也注重舞台、灯光、音乐、舞蹈等元素的融入,“想要通过一场漂亮的秀吸引更多人关注这项赛事。”天津体育学院毕业的他学的是体育赛事管理专业,2011年创办中国掰手腕网,2013年举办500人参赛规模的全国腕力比赛,他说:“我是看着中国腕力运动成长的,全国没有我不认识的选手。”
2013年至今,国内的腕力赛事也有了一些变化,选手素质层面有了较大的提升,赛事本身也有突破。张旭回忆,过去的比赛计分全靠手写,今年公司研发了赛事系统,通过选手身上的二维码将成绩上传并保存,提供了极大的方便。谈到此次举办赛事的困难,张旭表示赛事和节目的制作成本很高,资金问题或许是最大的问题。